WFU

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

《我國技職教育發展》心得雜記〈三〉

教學不再是把課文講完,選擇題考完。讀得懂說得出來爭取別人認同,是可以帶著走的能力。比測驗完的分數,當下的成果來的重要。學完課文之後,如何應用在真實世界,只憑單獨的測驗卷,是沒有辦法達到的。

素養教學

        在素養教學中,讓學生有機會活用所學,同時包含了知識能力及態度的展現,未來技術型高中更能培養出符合業界需求的人才。

學習歷程檔案

        學生的學習歷程,如何呈現素養導向,以利大學升學?因應新課綱推動,政府推動學生學習歷程檔案,將每學期的學期成果,例如將桃花源記的學習單成果整理之後上傳,做為國文課的學期成果。記錄下實習作品如何完成:為何這麼做、過程遇到了什麼困難、如何克服。若是分組完成,可記錄是負責哪部分,說明過程中學會了什麼,發現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,表現自己願意去面對這段學習的過程,展現所具備的核心素養養-自省。「學習歷程檔案」不強調成果,而是強調歷程,將歷程的所學所思做表達,不是純粹的完成作業。

108 課綱對證照的規範?

        新課綱的總綱沒有對證照的訴求,各群科的領綱中也沒有證照的培養。不是忽略了證照,而是還在摸索證照在教學過程所佔的地位。目前,證照準備在學校有課程模組,讓學生重複練習直到精熟。學校老師認為高職教育拿掉證照之後,還剩下什麼?業界認為,拿到乙級之後,還是不會做。就證照訓練而言,使用已知的題庫,並將之完成解決,是考學生有可以解決這個領域的題目的能力,但目前,已知題目,只要拼命記下答案,照著操作直到熟練,換了參數卻不會了,無法真正凸顯證照的真實能力是在解決問題,導致只是一個重覆練習的課程。高職塞了太多任務,造成教學現況被扭曲。基本的少教一些,犧牲掉其他的基礎以及更廣泛的知識,全力放在取得證照的準備。若將乙級規劃到大學,更多的基礎課程廣泛知識可以在高職開花結果,針對預設的實際問題,但不預設會解決,讓學生學會思考動腦。透過彈性學習、多元選修,試圖改變學生的主動參與,期待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學期成果。

《我國技職教育發展》心得雜記〈二〉

        新課綱調整課程學習內容,不只是將專業知識記在腦袋,應學會應用的能力,到職場就業時,有能力持續做新的嘗試。
        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可以擁有學習的能力,具備有溝通想像,並能有效理解不同領域。


核心素養

        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。核心素養期待每一個人都是終身學習者,終身學習、持續閱讀並將閱讀內容內化,與別人分享所學並改變周邊的人,身為終身學習者,因應就業環境及個人需求,不停地接觸新領域不停地吸收新知,表現出自主行動,並能夠與別人溝通互動,參與社會。
新課綱推動,有一個口號為「自動好」,自發(自主行動)、互動(溝通互動)、共好(社會參與)。
自主行動:沒有人逼,自己會去做。
溝通互動:能把閱讀到的理解到的,與別人互動,能理解對方的需求。
社會參與:為了彼此跟團體的好,一起達成。


彈性學習時間

        新課綱中,讓學生去做不同的選擇,如同大學、研究所,有不同的選修課,提供機會,讓學生去想,什麼是他需要的。我們應給學生一點空間,真正看待自己的能力,而不是用一定的標準,會扼殺未來的大鳴大放。過去十幾二十年,以機械化方式打造學生成為標準化的產品,所有的人課程都一樣,不管有沒有興趣,「學不會」代表努力不夠,而不是因為個人興趣不同、不是因為未來專長的差異,所以應反覆練習。過去教育,打造技術絕對專精的人才,對於自己工作非常熟悉,但對於外在世界一竅不通。時代改變,產業需求不同,新課綱給予課程上有不同的彈性,最重要的,是每周的彈性學習時間。


自主學習

        我們往往不相信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、往往低估了學生有自己想要實現自己的動力。將所有高職學生,認為是學不會,才來到高職,許多高職學生也是如此認為,自己就是考不好,才到高職。但是,高職不應該是考不好,而是無法適應學習方式,坐在教室面對課本想像世界的發生運作,有些學生就是必須透過眼睛所見動手去做,才能理解,否則怎麼會有 VR 的出現。若我們不再以成績高低定位應去雄中雄女或是高職,高職將帶給學生更多創造的空間、創造的機會。自主學習,期待學生自動自發思考自己能夠做什麼,並學會互動,以團體方式,製作專題、研究問題,最後將成果發表,與其他同學交流。

《我國技職教育發展》心得雜記〈一〉

未來技職教育何去何從?

    越來越多的學生,學歷不再止於高職,諸多產業先進指出,高職培養出來的人,能力差,不符合職業需求,於 2019 年的調查顯示,現階段的國人,最多的學歷至少是大學畢業,高職教育要定位在哪?20 年前,高職學生的畢業比例,所有的學歷多以高職主,25 歲以上的最終學歷,高職佔了一半以上;但近 10 年,多至少是大學以上。業界希望學校可以強化學生的實作能力,但現況反映出高職生家長不希望孩子們畢業後即就業,這造成高職老師的徬徨,應該讓學生的實務能力到哪裡?倘若不朝實務能力發展,則期待學生發展出什麼能力,不浪費三年的高職,以上讓教學現場有著許多的困惑,今日議題,新課綱,高職應培養什麼樣的人,高職培養出的人有沒有符合社會的需求。


技術型高中,到底為誰服務?

        有人員堅持所有學生應在三年內拿到證照,證照是專業能力的表現,也是高職與高中生最大的差別,高職課程有一半時間是在教專業技術,不過,若家政科學生,考取電腦裝修丙級?什麼科別的學生應該拿什麼樣的證照?大家衝證照原因?證照已失去原本證明其專業能力的憑證,作為升學加分之用。將所有實習課時間,拿來衝證照,最後學生只拿到證照,拿著證照去升學,值得嗎?業界有不同的證照需求,電腦裝修乙級,業界已不重視,拿了一張業界不用的證照,作為升學,令人思考教育在做什麼?期待這樣的歷程有待改變。
        學校的教育,關乎到社會、產業的發展,與產業有所連結,給學生不同的課程,掌握未來可能面對的處境,此過程涉及,學生行為的改變、教師的認知、世界的趨勢以及對於學習能力的定義。


新課綱的方向,學生要保持一定地持續學習不同領域知識的能力。

        例如:傳統汽車科著重傳統機械動力教學,沒有正式課程因應電動車發展,認為傳統機械動力車不會退流行,但歐洲於 2030 年油車已不再生產,教育跟得上產業改變嗎?這些只要高職教就好?教到什麼程度?有 80%高職學生選擇升學,高職教的,可否延續到大學持續深造,讓其在未來產業上有能力的縱深,這是目前教育無法觸及之處,大學教給學生的、高職教給學生的,我們仍無完整的對話機制。未來應期待的,應該是高職教得不深,但教得廣,並培養學生對時事更多的關注,培養對不同領域的欣賞和溝通,在高職階段每個學科應能與不同學科有對話空間。例如:餐飲科學生,專注做料理,但對相關的行銷沒有概念。這會讓學生因為不懂其他領域的內涵,無法突破技術人員的限制,相當可惜。